《優幼教養的實際應用》
創造適合的情境,讓孩子能達到目標
例如早餐:
孩子容易分心、吃飯很慢。
媽媽依舊堅持原來的用餐氛圍、內容,跟量。在堅持之外,還要要求速度,而且都四歲了,不管拖多久,都理所當然要自己吃完,吃不完都是你自己造成的!都是你的行為錯誤,你要為自己負責。
我必須說,為自己負責沒錯,但大人啊,真的有營造出一個讓孩子能達到目標的情境了嗎?
只丟給孩子一句:「因為你已經長大了」啊!
「你已經中班了捏,你應該......」
(誰有說要長大了嗎?誰稀罕中班?)
(為什麼要把長大、升級,變成這麼惹人厭的事?)
大人在這時期的很多要求,對孩子來說,完全沒有同理,只是無盡的命令跟要求,他可能在某些事上面妥協,因為不得不妥協,怕被罵或被打,或被嫌惡,但這種負面影響,將延展在其他事情上,處處折磨大人。(他本身並不具有釐清這種負面情緒的能力)
他抗拒的是「互動模式」,不是妳叫我吃早餐這件事。
沒有同理,對4歲的孩子來說就是「沒有道理」,說服不了,只好權威鎮壓,只好用強大的力量,粗暴對待,吼他,命令他,因為我趕時間,因為有人在旁邊,因為,這樣最快。
長期如此,孩子將如天安門前被坦克碾碎的靈魂,某些最純真的原始,消耗殆盡,逐漸對我們關上心門。
認識了優幼教養,對於早餐的糾纏,我改變了一些作為。
孩子精細動作慢,是自然發展的結果,急不得,有一天他就會快,他被我嫌了好久吃飯好慢,真的是嫌,我想到真心疼.......,升上中班後這兩個多月,我改了以下作法:
1)量減少(早餐孩子不用吃太多,很快就有其他餐點)
2)方便進食的餐點(手拿可吃,減少掉落,減少媽媽炸毛的點)(捨棄熱粥或需要咬食很久的東西)(若要給熱粥則先待涼)
3)儘量有一兩樣他喜歡的食物。(滿足小孩)
4)吃不完媽媽也不會難收拾。(滿足媽媽)
於是我家早餐可能變成:
一塊蕃薯、幾粒葡萄,一碗乾果優格麥片。
一顆雞蛋、一截香蕉,小碗麥片牛奶。
溫的牛肉粥。(假如媽媽有時間更早起的話)
不再是要吃好久的三明治,澱粉跟蛋白質依舊有攝取到。而且早餐我們邊輕鬆聊天,他還能預期內吃完。
當他可以很快吃完,再給予鼓勵:
果然升中班不一樣了耶~
你動作進步好多,真的好棒喔!
給予實質的鼓勵,這次有比上次快2分鐘了耶!(有找到細微的進步就口頭讚許)(即便還是很慢,也不要說,下次還可以再快一點喔,讚美完這次就結束,不要贅言)
孩子很開心自己是一直在進步,感受成長賦予他的正面意義,肯定自己在家庭跟群體裡的價值。這樣的孩子,情緒再怎麼扭捏,都有限。
孩子絕對不會無理取鬧,他們的無理取鬧,都是長期累積壓力的釋放,現在他們還願意發脾氣,長大了恐怕只會得到一聲甩門,便與世界隔絕,遁入3C,被網路,或損友操控......
記者老梁:素人媽媽厚顏分享.......,報導。